「這本書有點貴,我還是想一想好了。」 這一句是我經常從身邊的朋友們中聽到的一句句子。 每次聽到這些說話,我都覺得有點刺耳,但想了一想也覺得不無道理。
你到一家餐廳吃飯,如果那家餐廳的質素很好的話,那怕價錢高於市價,你也不會覺得貴,這是因為你覺得那一餐很值,你很願意付。
同樣道理在買書時也一樣:你之前在買某類書例如商管書時,買了一本和自己相法有所出入的書,你覺得沒趣,因此你便對商管書有了一種負面感覺。
總結來說:你覺得買書不化算,某程度上因為你之前在買書的過程中買錯了書或者你在買書時出現了衝動性購物,以致買了回去後便放到角落。
這兩個原因都會令你從此對買書有了負面的感覺。
書展剛開始了,我想分享一些小方法,讓大家在買書前可以先想一想及了解自己的需求,避免買錯書或買太多以致日後對買書產生了不好的感覺而不在買書,並因此而錯失了很多好書。
買書前先了解自己的水平
衝動購物的人很多時都會出現這個情況:
這本書很受歡迎,現在打折了,我要立刻買
哪怕這個折打得多低,買了回去後,如果這本書的內容不適合自己的話,你一定也會覺得很不值。 這個問題可以歸因於大家在買書前沒有了解到自己的水平處於哪個位置
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不是無知,而是看似正確的謬誤論斷。
馬克吐溫
很多受歡迎的書未必就是一本適合我們的書。 看書評時,很多時都會見到一些只有一兩星的書,評分的人都會說覺得書本很淺白、不夠深度之類。 但即使這些書對他們來說淺白,對於你又真的是淺白嗎?
有一本關於賽局理論的書叫:賽局意識。這本書的好評很多也很受歡迎。 我以為自己應該有能力可以完全理解,但我卻錯了。 這本書的內容對我來說並不容易,一陣子後我便沒有再拿起它了。 這全都是因為我沒有理解到自己的能力去到哪裡,以致買了一些不適合的書。
在買書前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可以幫助你理解自己需要哪一類書和自己的能力去到哪裡。:
- 這本書的內容,我有相關知識?
- 這本書是入門還是進階? (小心一點,很多 Introduction of XXX的書其實內容並不容易)
- 我的目標是什麼? (想了解?想應用? 想突破?)
了解自己能力後,你便可以更容易地買到一本合適自己的書了。
如果說我看得比别人更遠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頓( Isaac Newton)
最常見的方法有兩種:
- 問你身邊的朋友或網友
- 參考你欣賞/祟拜的人所推薦的書單
問朋友或網友推薦書的方法我覺得應該很有效。 比如你對心理學有興趣,你想買相關書本看。 但你一去到書架,不禁覺得無奈……因為相關的書籍實在太多了。 因此,一般的做法是:買最受歡迎(書榜上的書)或買一本標題最好的書。但以上兩個方法都可能令你買錯書,因為你不太了解這本書(可行解決方法是:在網上搜尋相關資訊)
問朋友或網友的好處是你可以向他們描述你的情況和需求,這些網友可能也遇過你曾遇到的問題,請教他們可以避免犯上同一個錯誤。 另外,當你買了他們推薦的書後,如果發覺內容不明白/太深奧的話,可以尋回他們並互相交流,解決相關問題。我最近買的書太部份都是由網友介紹,很多時他們都向我推介了很多好書,在一堆書海前,我不再感到迷網了。 而且,他們會給你直接介紹書而不是你一本一本的在網絡上搜尋,大大的減低了你的搜尋成本。
另外,方法2則適合愛看自傳的人。 在自傳中,很多主人翁都會推介讀者看一些曾經幫助或啓發他們的書。 如果你很喜歡該人物的話,你應該會更有動力和興趣去看他們的書,因為這可以幫助你可以更進一步了解他們。
另外,由於自傳主人翁的品牌問題,他們都不敢向別人推介一些自己都覺得不好的書,因此他們的介紹應該是有保證的。 (當然,要小心上文所提及的問題,某些人推介的書未必適合你的能力。)
以前的我,在未有了解看書和選書的方法時,買書就好比向天擲銀一樣,期待這本封面很吸引、標題很華麗以及長期高據榜首的書會是一本適合自己的書。 但是,很多時我都未能買到那一本適合我的’她’。
特別是在書展或大特價時,亂買書的情況特別嚴重。在這些情況,我們做決定太傖促了,很多時會買錯書,最後在揭了十頁左右便放下。
書買對了,就有價值。有價值,你就不會覺得貴了。 最後,為大家送上康哥的一句說話:
別放棄閱讀。 蔡康永
P.S 如果你想在買書前認識更多的書友或請教他們介紹書,可以到Sparktake 的閱讀分享區,認識更多愛書之人。
相關文章: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歡迎大家分享,讓更多人買書時可以進一步了解自己的需求,不要把書買回來後便放在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