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以前的我,以為人人讚好的書就是好書

買書前先問自己這個問題,避免買錯書
· 閱讀,書,reading,技巧,book
broken image

可能你以為我又說那句老生常談:「買書前,先問自己會不會看這本書才決定買不買。」 這次,不了。

這次我分享的這個概念,可促使你更有效地決定一本書適不適合自己。 事實上,這個問題很簡單,完全不複雜,但我很少聽別人問到。 它就是:

 
買這本書,你是為了擴展知識還是為了加深相關知識呢?

這個問題決定了很多東西也決定你要買哪一本書。

比方說,前一陣子,我對於行為心理學很有興趣,我想擴闊相關的知識而我事前是沒有任何經驗的。

因此,我上網找一找相關的推薦(以前由於未有Sparktake,所以我未有好的對象去發問),發覺很多人推薦‘丹尼爾·康納曼’的經典作品《快思慢想》。 因此,我就去買了這本書。

開始的時候發覺內容很有趣,我也很有心的不斷在看。 但是,漸漸地,我發覺內容開始有點沉長、重覆和深奧。 一來當然是我未有停下來好好消化,把書中的重點概念系統一和系統二弄清楚以致我在後期的內容開始迷失了。

另外就是,我覺得我應該先釐清這自己的程度去到哪裡從而去挑選書本。 不是說經典就一定要看。 就好像剛接觸經濟學,便去看國富論或近年出版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等,可能會有點吃力不討好。

你的基本功未夠,底層的基本原理未處理好,便去看一些較深的書,未必真的對你有幫助。

例子: 學習編程看哪本書好?

每當有朋友對我說他想學習編程,想叫我介紹一些相關的課程或書本,好讓他作參考。

我第一個問的問題就是他的程度是什麼,他是想學習還是想深化。 前者我會介紹他看一些超級101的課程或網站,讓他有個大概認識。往後再告訴他其他有用的資訊。 後者我會直接介紹他看一些更深習、需要的更多基本功的課程。

信我,假設有兩個課程A 和 B ,它們同樣叫Introduction to XXX 、同樣說自己的課程不需要有基本功,但兩者可以有不同的深淺,可能A的例子是會把程式劃分成100個分散獨立的小程式而B 則把100個概念放在一個大程式上。 兩個課程對於不同程度的人有很大的差別。

因為不知道自己去到什麼程度而買錯書,絕對是一件不好的事。一來你學不到你想學的東西,二來你亦因為買了這本書而拖慢了學習進度。

因此,你需要問清楚自己想達到什麼而選一本適合自己的書。

買兩至三本書

除了了解自己是要想擴闊知識或深掘知識外,我推介給大家的另一個方法就是: 不要只買一本書,要買兩至三本書。

只看一本書的缺點如下:

  1. 你可能會因為作者的個人觀點而錯失重要理論(作者覺得沒有用的東西不代表真的沒有用;同理:大學教授出題考試的知識亦不一定重要)
  2. 卡在問題時,你無法容易地找到參考(三本書可以讓你在某個概念卡住時,嘗試從另一個角度接收另一個觀點,令學習效率提升)

有時候,買多一兩本書的成本可能會增加,但這個做法事實上是幫你節省了時間。 令你可以有足夠的基本功從而使往後的學習更順暢。

當然,你可以這樣: 和朋友一起學習,一人買一本不同的書(我當年是這樣)再互相分享。 既省成本,又可以互相討論。

如果你在買書前真的仔細問一問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樣可以大大地增加你買對書的機會。 事實上,這可以避免你進入權威性陷阱,人人說好的書未必適合你。 嘗試了解更清楚自己,可以令你學習得更快、更準確。

你覺得這篇文章如何呢? 如果覺得不錯的話,希望你可以分享給你的朋友。令我們有更大的動力去為你製作更好的內容。

好書參考:

過目不忘的讀書法: 精神科醫生教你如何選書

broken image